3月30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年报。年报显示,中芯国际2021全年保持产能利用率满载,营业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29.7%;归母净利润107.33亿元,同比增长147.7%;整体业务毛利率29.3%,提升了5.5%。其中,销售的晶圆数量(换成8英寸晶圆)从2020年的569.9万片增加到了2021年的674.7万片,平均售价也从2020的4210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4763元。
三大需求为集成电路行业创造增长动力
2021年中芯国际的各项数据都十分亮眼,这与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显著增长息息相关。中芯国际2021年年报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显著增长主要源于三大需求的叠加。
其一,稳固的市场存量需求;其二,新兴产品市场的增量需求;其三,行业对产业链区域性调整的预期,带动了所在地生产需求的增长。三大需求叠加,导致2021年晶圆代工产能整体供不应求、芯片配套产业出现产能瓶颈等问题。
中芯国际预计,整体芯片产业链的采购周期仍会不断加长。在终端应用方面,宅经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云游等新业态加速形成,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应用外延,推动终端产品的芯片含量持续提升。电源管理、触控及面板驱动、无线通信、射频、微控制器、图像传感器等应用领域的芯片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按应用领域划分,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2.2%,消费电子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23.5%,智能家居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12.8%,其他应用类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1.5%。
产能紧张导致研发占比下降
2021年中芯国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减少了5.4个百分点。对此,中芯国际表示,研发占比下降,是由于年度营收上升以及产能紧张所致,为保障客户需求,将部分研发投入转到生产投入,从而造成了研发占比下降。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杨俊刚分析认为,2021年中芯国际研发占比下降主要与三点有关。第一,年报显示,2021年中芯国际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的2335人减少到了2021年的1758人,部分研究相关人员转入到生产运营岗位;第二,部分研发所用的产线被用于支持客户的生产,也会对中芯国际的研发造成影响;第三,中芯国际出售了子公司SJ semiconductor公司,研发费用相应地也减少了。
2022年的芯片供给情况将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芯片紧缺情况会结束,而是从大规模全面缺芯转变为结构性缺芯。可以说,芯片紧缺或许将成为一种“持久战”。而这是否会对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晶圆厂商的研发投入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芯谋研究分析师张先扬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芯国际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是持续增长的,只是在营收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此外,由于研发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在比例数值上会有一定波动。而结合中芯国际的产品结构变化来看,40/45nm、55/65nm、90nm产品销售占比稳定,28nm及以上产品销售占比从2019年的4%,增长到2020年的9%,再增长到2021年的15%。可以看出,先进制程的研发对于中芯国际的持续发展和市场支撑具有长期重要意义,未来产能紧张不会持续影响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
年报显示,中芯国际在2021年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尤其在特色工艺技术研发方面成绩斐然。其中,55纳米BCD平台已进入产品导入阶段,55纳米及40纳米高压显示驱动平台已进入风险量产阶段,0.15微米高压显示驱动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多种特色工艺平台研发也在稳步进行中,将按照既定研发节奏陆续交付。
尽管在先进制程方面与国外大厂相比,中芯国际仍有差距,但是不可否认,中芯国际在特色工业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诸多亮眼的成绩。
然而,未来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未来疫情的演变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芯国际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虽然行业整体产能供不应求,但部分应用领域需求趋缓,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状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动态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弥补产业链结构性缺口,将是中芯国际未来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