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速广东

2023-07-31 10:59:37  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17248     
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喻淑琴 实习生梁雅泳 沈星月 南沙报道

7月28日,2023海丝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论坛以“湾区蓝芯深拓全球”为主题,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指导下,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支持单位,由广东海丝研究院主办,广东海洋协会、南沙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协办。

“当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开发海洋资源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方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在论坛中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离不开政企院所和金融“活水”的全力支持,广东应充分利用、高效开发海洋资源,发力智能化、低碳化海洋装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海图强,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南方财经:目前,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永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满足人民生活尤其是对食品品质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1978年相比,2022年水产品产量提高13.76倍,其中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提高49.79倍,将近50倍,这些与养殖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业快速提升有很大关系,海洋经济在促发展、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除了海洋渔业、养殖业和种植业,我国海洋运输、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海洋运输能力来看,货物呑吐量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8个是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位中我国也占了7席。无论是港口规模还是港口吞吐量,近些年中国基本上都排在全球第一,这是没有争议的。我国港口的装卸效率在全球也位居前列。

在海洋工程方面,我国港口建设能力和海洋装备制造也是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接船舶制造订单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72.6%,这意味着,中国造船业正逐渐在全球市场中掌握较大发言权。海洋经济有关的多数领域我们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直接做出了贡献,也为国民经济顺畅循环提供了有效保障。

瞄准“新蓝海”,广东应乘势而上

南方财经:在我国总体经济战略中,广东海洋经济应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张永军:广东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8年全国第一,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位列前茅,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南方财经:广东在发展海洋牧场或海洋经济时,有怎样的优势条件?

张永军:首先广东大陆海岸线很长,超过 4000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一,海域面积排名全国第二。

其次,广东气候条件也适合发展海洋养殖,从生产角度看具备有利条件。从需求角度来看,广东、江浙、福建一带,水产品消费都比较多,广东人水产品消费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粤菜亦闻名全国,所以从供给端、需求端来看,广东在发展海洋渔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广东有良好的水路运输条件。广东有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等大型港口,珠江航道连接海运和内河航运,对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此外,发展海洋经济也需要相关技术和装备支撑。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集聚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农大等一批研发型的高校院所。从装备和技术支撑条件来讲,广东发展海洋产业也是有优势的。

政策支撑,聚金融活水赋能海洋牧场

南方财经:您认为金融和资本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张永军:海洋渔业从业风险较高,易遭受台风、传染病等方面的影响。海洋牧场养殖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需要流通资金的支持,因此,金融“活水”需要在投融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养殖业主体一定支持,帮助他们增强运营能力、弥补灾害等造成的损失,这些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方财经:如何有效激励或者引导更多的经营主体来参与到海洋牧场的建设?

张永军:海洋牧场不仅面临高风险,还需要长期深耕才能盈利。因此,政策可以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支持。另外,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推出更多专门针对海洋经济的金融产品,如定向性金融工具,支持海洋牧场等方面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以智能、低碳“双引擎”构建蓝色新格局

南方财经:在海洋牧场发展过程中,科研院所这些参与者将怎样去配合衔接,从而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永军:科研机构首先应提供研发支撑。位于湛江的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打造了中国海水养殖种业的“中国芯”。近年来,虽然我国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欠缺。科研机构应与企业密切协作,发现企业的真正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变化去改良培育品种,助力整个产业发展。

其次是技术支撑。养殖业需要用到的网箱、饲料、病虫害防治和水循环系统等一系列设备、材料都有一定技术含量,而且要适应不同品种水产品养殖的需要。因此,科研机构应提升设备研发水平,做好创新和推广普及,更好地支持产业的发展。

南方财经:下一步我们国家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如何发力?

张永军: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到很多细分领域,我认为可以将技术和管理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首先是智能化。近年来,无论是港口还是船队,中国海运业的智能化管理已有许多创新。过去,干散货码头很难实现全自动化,我国烟台港的一些码头已实现了全自动化;我国上海洋山港、青岛港等多个集装箱港口已经建成自动化码头,原有港口通过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无人驾驶船舶领域,烟台港已开展了无人驾驶船只实验,应大力向前推进。随着海运智能化水平提升,对于经济更加顺畅循环,尤其是在促进国际循环方面,将发挥更好的作用。

其次是低碳化。海运行业也要落实“双碳”目标。过去的船舶主要是烧油的单一燃料的动力船。现在已有烧油和液化天然气双动力船,国际上已有船公司在尝试使用生物甲烷作为燃料,国内也有船公司尝试用氢能做动力。在船运装备领域推广先进的能源动力技术,将明显加快整个海运业的低碳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也将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总而言之,企业应利用当下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机遇发展海洋工程,并顺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趋势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除了渔业资源,政府还可依托海洋高效开发能源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矿业,通过提升海洋经济领域服务业,助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