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罗庄东里小区改造后的小广场。记者 崔家宁摄
午后,海淀区罗庄东里小区的小广场上传来阵阵笑声,老人在座椅上纳凉,孩童在一旁嬉戏。“没有老旧小区改造,哪有这个小广场。”居民刘艳杰说。几日前,罗庄东里小区刚迎来改造竣工。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本市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加速跑”。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197个老旧小区实现改造开工,18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完工量超全年完工计划的90%。
小圆桌前改出老楼大变化
“下水道不反味了”“楼道多亮堂”“社区环境也好了”……说起罗庄东里小区的变化,刘艳杰有点停不下来。
刘艳杰是小区的第一批住户,1992年搬进来,住了20来年后,房子开始闹毛病。“屋里上下水老堵,曾经最多一天得通6次,人都不敢出门。”刘艳杰说,因为上下水的事,自己老生气,跟邻居的关系也处不好。
居民李学志最头疼的,则是漏雨,“我家这个阳台,之前一下雨,锅碗瓢盆都得用上,都成心病了。”
改善居住环境是居民们多年的期盼,然而,2021年,小区纳入改造名单后,还是有反对声音。“上下水改造最难。”罗庄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晓娟说,家里刚装修的怕入户改造破坏大,有老人孩子的担心改造停水对生活影响大,迟迟不肯同意,甚至有人将入户宣传小组拒之门外。
如何解扣?王晓娟想起小区的“小圆桌”。原来,5号楼前的停车场有一块空地,居民们每天都会在这支上桌椅,聊天谈心。“小区改造的事,还得大家伙儿商量着办。”
社区、施工方、物业、居民代表,只要一有疑问,涉及改造的几方就坐在小圆桌旁议一议。“我家上下水没啥问题,不想改”“您看那水管锈得跟大拇指一般大,等出问题再想改就来不及了”……你问我答中,大家伙儿心里的结解开了,小区上下水改造率和门窗更换率均超过90%。
这不,就连如今广受称赞的楼门文化展示区,都是在商议中产生的。传承红色精神、传统文化、尊老敬老、家教家风……走进每个单元门,都能看到一面独特的展示墙,各有各的主题。“楼道成了风景线,就连附近的大学生都知道。”刘艳杰笑着说。
响应民情改造率提至100%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是主体,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以民意为基础,居民按需“点单”,响应民情、做实事,已成为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位于石景山区的苹果园二区,去年底完成了楼本体改造,目前正在进行公共空间和管线统筹改造。
“防护网拆下时大变样,就跟开了美颜相机似的。”住在4号楼的居民段秀云说,室外,楼的外立面变美了;室内,上下水管道换新,保温效果也提上来了。
“16栋16层高的塔楼,楼本体改造全部见成果,只用了7个月,其中上下水改造率达100%。”苹果园二区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曦坦言,刚开始,因为或这或那的担忧,同意上下水改造的居民仅有30%。
从30%到100%,秘诀是什么?“答案就一个字:细!”李曦说。
有居民担心用水不便,施工团队就在每层楼设置了临时上水口,楼下还有卫生间、淋浴间;家有老人或孕妇下楼不便,社区就把移动马桶送上门……“只要把居民的事当做自家的事,这事就不难。”李曦说。
段秀云评价,施工师傅拆瓷砖时跟绣花一样细,尽量整块拆除、原砖还原,“我家改造完,其他楼的邻居来参观,都说这活做得好!”
前五月185个小区完成改造
从住得了变成住得好,越来越多的小区正经历罗庄东里小区的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改善综合体,只有从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发,人民才能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十四五”以来,本市持续在立机制、补短板上下功夫,围绕统筹协调、资金共担、多元参与、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小区长效管理等方方面面,不断推出革新举措,致力于以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打造更多宜居小区和幸福家园。日趋完善的机制,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97个,涉及改造面积550万平方米,已完成全年开工计划的65%;完工185个,涉及改造面积700万平方米,完工量超全年完工计划的90%。
从数据上看,今年前五个月的老旧小区改造完工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完工总量。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