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 “碳”索未来 恒友汇《指引》光伏产业迈入“新质”时代

2024-06-06 16:40:15  来源: 网络  阅读量:9748   会员投稿  
1

6月5日,正值第五十三个世界环境日之际,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投向环境保护与“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国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更凸显了我国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决心与魄力。

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蓬勃兴起,共同推动了中国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蓝图增添了亮色。此前发布的恒友汇《2024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简称:《指引》)就指出,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全球能源转型将加速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氢能等绿色能源发电量将大幅增长。

政策扶持:筑牢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2023年底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首次纳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承诺。这向全球经济发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即各国政府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将减少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使用并转向清洁能源。

能源转型的时代已然在全球开启,以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拉开了低碳、零碳的清洁能源时代。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中国抓住机遇,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走出一条自己的能源新道路。

从2006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一系列详尽的规划纲要奠定了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起跑线。而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市场需求快速崛起,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引擎,节能减排的理念逐步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

过去10年间,我国光伏成本下降了90%,风电成本下降了50%至60%。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已成为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相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规模可能超过42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达17亿千瓦,占比为40%,远超12亿千瓦规划目标值。一大批新能源项目也将集中开工,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布局力度加大,能源转型稳步向前。

技术创新:开启新能源“新质”时代

新能源产业步入“新质”时代,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光伏、储能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能源技术之树愈发枝叶繁茂。身处其中的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既为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解决方案,也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长期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坤元资产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能源安全、结构转型、刺激经济等因素,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中国强大、完备、环保的制造业体系,为全球降低碳排放所需的绿色产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已培养了光伏、新能源车、储能等一批杰出的清洁能源领军企业。他们正以中国新名片的姿态展现出国际竞争力,直面国际传统能源体系下的各路巨头。

以光伏产业为例,随着生产技术更新和市场的普及,光伏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且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充分证明。

例如,坤元资产的FOF生态圈合作伙伴中EVA胶膜领域的海优新材(SH688680)、硅片切割领域的原轼新材、热场材料领域的宏基碳素、光伏电池领域的捷佳伟创(SZ300724)以及光伏组件领域的阿斯特阳光(SH688472)等,均是中国光伏产业链环节中的佼佼者,尤其海优新材等更是该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拥有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这些优秀的光伏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推动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领导地位,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第一大国。麦肯锡中美核心技术对比雷达图也显示,中国光伏产业技术领先于美国,引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方向。从硅片、电池、组件各个生产环节,中国光伏企业一直引领全球光伏行业技术走向。

2023年,在我国光伏企业的努力下,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约216吉瓦,同比增长147%,占新增电力装机的60.7%,相当于2019—2022年新增装机总和,光伏制造端产值超过1.5万亿元,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帜。

市场勃发:产业投资向“绿”求新

在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大目标下,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新能源企业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链深入协作,我国将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的双重挑战,并为全球能源革命贡献中国“智慧”。

据此,相关专家指出,在产业投资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若发展速度得当,未来两至三年内有望形成5万亿、10万亿、15万亿,甚至更大规模的产业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恒友汇《指引》中也指出,在“双碳”目标的远景规划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政策长期发力点,风光氢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延续较快增长势头。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大量应用,风光储氢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能源供应系统,赋能国内能源产业生态与业务重构。此外,在新能源卡车物流运输、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管理等细分领域,伴随着新场景、新业务开展,结构性投资机遇突显并备受关注。

向“绿”求新,“自然”会有答案!从浴火重生到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中国光伏产业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展望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等创新技术的持续涌现,发展新能源行业,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已是我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经之路。恒友汇将积极发掘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领域巨大潜力,指引投资策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共同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